对联的平仄规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上下联平仄相对
上下联对应位置的平仄应相反,尤其是在节奏点上的字,形成对仗。
例如:上联“仄仄平平平仄仄”,下联“平平仄仄仄平平”。
句内平仄交替
单句中平仄交替出现,避免连续使用同一平仄(如“平平平平”或“仄仄仄仄”)。
例如(七言联):上联“平平仄仄平平仄”,下联“仄仄平平仄仄平”。
尾字仄起平收
上联尾字必须用仄声,下联尾字必须用平声,这是对联最核心的规则。
例如:上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仄平仄),下联“旭日初升气象新”(平仄平)。
避忌孤平与三平尾
孤平:句中除尾字外,仅有一个平声(需避免)。
三平尾:句尾连续三个平声(需避免)。
古今音韵的差异
古音(平水韵):严格区分入声字(如“白”“石”等字属仄声)。
现代新韵:以普通话四声划分平仄(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
创作时需注明采用新韵还是旧韵。
其他注意事项
对联的平仄律犹如它的双腿,一平一仄,要保持平衡。
平声是指在汉语拼音中发一声和二声的汉字,仄声是汉语拼音中发三声和四声的汉字。
现在平仄有两套系统,一是以《平水韵》为标准,简称为古声;二是以普通话为标准,简称为新声。两套系统同时并存,皆可使用,但不能混用。
通过以上规则,可以创作出符合平仄要求的对联,使其更具韵律美感和对仗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