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综合相关法规及政策文件,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适用范围与基本定义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独立执业、依法纳税、承担法律责任的中介机构提供中介服务的收费行为,但代行政府职能的强制服务除外。
基本定义
中介机构指通过专业知识和技术服务,向委托人提供公证性、代理性、信息技术服务性等中介服务的机构,具体分为:
- 公证性机构: 如土地、房产评估、仲裁、检验等; - 代理性机构
- 信息技术服务性机构:如咨询、招标、广告设计等。
二、收费前提与资质要求
收费前提
中介机构收费必须依法进行,需满足以下条件:
- 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取得法人资格证书或执业资格认证;
- 完成税务登记,非企业法人需申领《收费许可证》;
- 遵守《价格法》及政府规章规定的市场准入制度。
资质要求
根据服务类型不同,需取得相应的执业资格认证(如律师证、注册会计师证)或通过行业协会认证。
三、收费原则与规范
基本原则
依法合规、公开透明、公平竞争、自愿有偿、委托人付费。
具体规范
- 与委托人签订书面协议,明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及履约条款;
- 在收费场所公示服务流程、项目及价格,实行明码标价;
- 禁止价格欺诈、歧视或强制收费。
四、监督管理与法律责任
政府监管
政府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监督中介机构的收费行为,对违规收费进行查处;
行业协会等社会团体应加强自律,防止串通垄断。
法律责任
违反《办法》的中介机构,可能面临罚款、吊销执业资格、强制停业等处罚;
委托人可通过投诉、举报等方式维护自身权益。
五、市场机制与改革方向
中介服务收费逐步由市场形成价格,但需在价格政策调控下运行,以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有序发展。
以上内容综合了《中介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及相关法规的核心条款,旨在规范中介收费行为,保障双方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