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础通行规则
人行道优先
行人必须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靠路边行走。
信号灯遵守
- 红灯停、绿灯行,黄灯亮时禁止通行。
- 绿灯闪烁时,已进入人行横道的行人需加快通过。
路口通行
- 看左后右,确认无车再通过。
- 跨越路口时不得突然转向或奔跑。
二、行为规范要求
禁止危险行为
- 不在马路上追逐、嬉戏、踢球、溜冰等。
- 不扒车、追车、强行拦车或抛物击车。
- 不跨越、倚坐护栏或翻越隔离墩。
骑行安全
- 未满12周岁禁止骑自行车上路。
- 骑车需戴安全帽,穿鲜艳衣物,不骑速过快或载人。
- 转弯前需减速、伸手示意,不突然猛拐。
乘车礼仪
- 排队乘车,不向窗外抛物,从右侧下车。
- 不乘坐超载、无证或病车。
三、特殊场景注意事项
恶劣天气
- 雨雪天穿反光衣,戴围巾,走人行道。
- 大雾天避免外出,必要时使用手电筒。
集体活动
- 集体出行需排好队列,结伴时保持安全距离。
- 上下学高峰期避免拥挤路段,走指定路线。
特殊车辆
- 警车、消防车等执行任务时需主动避让。
- 超载货车、农用车禁止乘坐。
四、应急处理能力
事故应对
- 发生事故立即报警,保护现场,协助伤者就医。
- 记住车牌号、司机特征等关键信息。
危险预判
- 路口、施工区域提前观察警示标志。
- 驾驶员未打转向灯时停车等待。
五、教育与宣传
规则意识培养
- 通过儿歌、故事等形式学习交通规则。
- 家长以身作则,引导孩子养成守规习惯。
公益参与
- 积极参加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传播知识。
以上内容需结合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教学方法,帮助小学生建立“安全第一”的交通意识。家长和学校应定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形成家校共育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