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面积是衡量房产大小的重要指标,其计算涉及多个维度,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主要面积分类
建筑面积 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梯等,需满足结构牢固、层高≥2.20米等条件。例如,某栋楼顶层阳台若完全封闭且层高达标,其面积将全部计入建筑面积。
套内建筑面积
由三部分组成:
- 使用面积: 户内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如卧室、客厅等); - 套内墙体面积
- 阳台建筑面积:按实际投影面积计算,封闭阳台按1.5倍计入,非封闭阳台按0.5倍计入。
产权面积 指产权主依法拥有所有权的建筑面积,由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登记确权认定,与建筑面积可能存在差异(如公摊面积的分摊)。
二、面积计算规则
结构面积与使用面积:
建筑面积包含结构面积(如墙体、楼梯)和使用面积(如起居室、卧室),而使用面积仅限套内部分;
公摊面积:按公式计算:
$$
公摊面积 = \frac{产权面积 - 套内建筑面积}{套数}
$$
例如,产权面积为120㎡,套内面积为100㎡,2户人家的公摊面积为10㎡。
三、面积误差处理
合同约定:商品房买卖合同需明确标注建筑面积、分摊面积及误差处理条款(如误差比超过3%可退房);
实测与登记面积差异:预售面积(预测面积)与实测面积可能存在差异,实测面积是办理产权证及结算的最终依据。
四、其他相关面积
套外面积:建筑面积减去公摊面积,反映实际可使用空间(如100㎡建筑面积对应的套外面积可能为85㎡);
预测面积与实测面积:前者用于预售阶段,后者是竣工后的实际测量值,两者差异需在交房时结算。
以上分类及计算规则为房屋面积的核心内容,购房时建议通过专业测绘机构进行实测,并仔细核对合同条款以保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