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为核心,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平等的成长环境,促进其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1. 建立完善的留守儿童信息档案和联系机制,实现建档率100%;
2. 实施“3+2+1+1”关爱模式,包括结对帮扶、定期走访、心理辅导和家校沟通;
3. 提高留守儿童学业成绩和综合素质,确保入学率、巩固率100%。
三、主要措施
(一)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成立关爱工作领导小组 设立校长为组长,班主任为组员,明确职责分工,制定年度工作计划;
建立留守儿童档案
深入调查摸底,为每个孩子建立包含家庭信息、学习情况、心理状态等内容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完善工作考评制度
建立目标责任制,定期对关爱工作进行评估和总结,形成长效机制。
(二)实施关爱工程
“3+2+1+1”模式
- 3个基础保障: 生活帮扶(如寄宿生保障、与亲戚定期联系)、学习帮扶(一帮一结对、教师“开小灶”)、心理辅导(定期谈心、消除心理障碍); - 2项特色活动
- 1个家校联动:每学期召开家长会,及时反馈学生情况,增强家长信心;
- 1项社区支持:联合社区开展法律宣传、道德教育等公益活动,营造良好氛围。
建立帮扶档案和承诺机制
签订《帮扶承诺书》,教师定期走访、排查问题,形成“一人一策”的帮扶体系。
(三)强化教育支持
优化课堂教学
针对留守儿童学习困难,开展分层教学、小组辅导,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补习功课;
开展特色活动
组织兴趣小组(如书法、绘画、体育)、科技竞赛等,培养他们的特长和自信心;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主题班会、心理剧等形式,帮助留守儿童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抗挫折能力。
(四)社会协同育人
共享蓝天行动
联合社区、企业开展关爱活动,如法律咨询、就业指导、物资捐赠等,拓宽留守儿童成长资源;
维权与宣传并重
定期开展留守儿童权益保护宣传,协助家长解决监护问题,形成社会关注合力。
四、组织保障
人员配备
成立以班主任为主体的关爱工作团队,配齐专兼职辅导员,确保工作落实;
经费保障
设立留守儿童专项基金,用于生活帮扶、活动开展、心理辅导等支出;
监督评估
建立定期评估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反馈等方式,及时调整工作策略。
通过以上措施,形成政府、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为留守儿童提供全方位支持,助力其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