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时间:2025-03-30 03:40:51 计算机

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的指导意见》和全国第二次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执行《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实施意见》文件要求,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资源、综合治理、分类指导”的工作原则,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推进创新管理,实现农村垃圾环保、集约化的处理,农村环境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总体要求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决策部署,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和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具体要求,结合我市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的实践,重点抓好农村垃圾治理、打造村容整洁与生态良好的人居环境,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主要目标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卫生乡村创建活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突出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和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乡)转运、县处理”模式,有效治理农村垃圾。到20xx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市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实现“有齐全的设施设备、有成熟的治理技术、有稳定的保洁队伍、有长效的资金保障、有完善的监管制度”;农村畜禽粪便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5%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以上;农村地区工业危险废物无害化利用处置率达到95%以上。

基本原则

政府推动,全民参与:

明确镇村主体责任,强化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志愿者示范带头作用,进行社会广泛动员,引导村民逐步养成主动进行垃圾分类的习惯,实现生活垃圾源头分类,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垃圾分类的良好氛围。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各类垃圾的投放点、处置点,科学选择厨余垃圾后期处置模式。

源头分类,循环利用:引导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新方法、新体系,助力全县乡村振兴,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态质量。

实施步骤

加强宣传发动工作:

召开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动员大会,明确职责,层层分解任务;广泛深入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宣传画,发放宣传单,走访农户等形式,深入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知识宣传。

深入调查摸底:开展“回头看”活动,全面核查本辖区内行政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机制建设情况,摸清家底。

查漏补缺,攻坚克难:按照“五有”要求和验收重点内容以及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达到90%以上的指标要求,查漏补缺,完善硬件设施。

完善垃圾治理设施:结合工程项目,加快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设施建设,实现全镇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设施全覆盖。

加强队伍和制度建设:各村(社区)要完善工作机构、健全队伍,开展治理工作;村委会(居委会)要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村庄保洁、垃圾治理规范化监督和垃圾分类指导。

清洁实施方式:村(居)负责村庄的保洁清扫工作,并收集到规定的垃圾收集点;场镇保洁工作每天实行2次大清扫,主要路段全天候保洁,并将垃圾运到镇垃圾中转站。

保障措施

资金投入:

确保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有稳定的资金来源,保障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技术支持:引进先进的垃圾处理技术,提高垃圾处理效率和资源化利用率。

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治理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可以有效提升农村垃圾治理水平,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