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需求提出与采购申请
内部需求确认 生产部门或销售部门根据实际需求提交采购申请,明确物料类型、规格、数量及预算。
采购计划编制
采购部门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时机及预算分配。
二、供应商选择与合同签订
供应商开发与筛选
通过市场调研、询价或招标确定潜在供应商,评估其资质、价格、交货期等。
合同审核与签订
法律部审核合同条款规范性,财务部评估价格合理性,双方签订正式合同并备案。
三、订单执行与收货
采购订单生成
合同签订后,采购部门生成正式采购订单,明确交货时间、付款条款等。
供应商发货与运输管理
供应商按约定发货,采购部门协调运输方式并跟踪进度。
收货验收
质量人员对货物进行数量、质量检查,合格后办理入库手续;不合格品需退货或换货。
四、验收结算与财务处理
验收单据核对
验收后形成验收单,与采购合同、发票等文件三联核对,确保信息一致。
结算与付款
财务部门根据验收结果办理付款手续,采购发票需在约定时间内提交并勾兑。
会计核算
会计人员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总账和明细账,完成财务报表更新。
五、流程优化与持续改进
数据分析与反馈
定期分析采购数据,评估供应商绩效,识别成本优化点。
流程标准化
通过ERP等系统实现采购流程自动化,减少人为错误,提高效率。
关键注意事项
合同管理: 合同条款需明确质量标准、交货期、违约责任等,降低采购风险。 信息化工具
合规性:特殊采购需符合行业法规,如招投标程序、税务要求等。
通过以上步骤,企业可规范采购流程,降低采购成本,保障供应链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