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是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定义: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延长工作日的长度或提高劳动强度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解释:在必要劳动时间既定的情况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就越长,资本家从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就越高。此外,提高劳动强度也可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因为工人在同样长的劳动时间内需要耗费更多的脑力和体力。
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定义:在工作日长度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而相对延长剩余劳动时间所生产的剩余价值。
解释:当生活资料及相关生产部门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用于补偿劳动力再生产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会降低,从而缩短了必要劳动时间,而剩余劳动时间则相对延长,由此产生的剩余价值即为相对剩余价值。相对剩余价值的增加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建议
理解这两种剩余价值生产方法的区别和联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剥削机制。在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资本家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提高剥削程度。例如,在资本主义初期,资本家可能主要依靠绝对剩余价值生产;而随着技术进步和工人阶级反抗的增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作用则日益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