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包括以下主要阶段,结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处理方法,以确保污水达标排放或回用:
一、一级处理(物理处理)
格栅与筛网 拦截污水中较大的悬浮物、漂浮物(如树枝、塑料袋)及部分微生物,防止堵塞后续设备。
沉砂池
通过重力沉降去除污水中的砂粒、煤渣等无机颗粒,保护泵、管道等设备。
调节池
调节水量、水质,平衡水温,并为后续处理提供稳定的进水条件。
二、二级处理(生物处理)
缺氧反应池(厌氧处理)
在缺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物质(如脂肪酸),同时释放磷供聚磷菌利用。
好氧生物处理
通过活性污泥法,微生物在生物膜上分解有机物质,降低BOD5等指标。生物膜具有高表面积,可有效去除氨氮等营养物质。
三、三级处理(深度处理)
混凝沉淀
通过化学药剂混凝,使难生物降解物质(如重金属、部分有机物)形成沉淀物,便于后续清除。
过滤与消毒
- 过滤: 通过砂滤、活性炭滤等进一步去除微小悬浮物和残留污染物。 - 消毒
四、辅助工艺与控制
污泥处理:通过脱水机、厌氧消化等方式处理剩余污泥,实现资源化利用。
水质监测:实时监测pH、溶解氧、BOD等指标,调整工艺参数。
特殊工艺说明
氧化沟:改良活性污泥法,兼具好氧与缺氧条件,提升处理效率。
化学强化除磷:通过厌氧消化产生的酸性环境促进聚磷菌生长,配合化学药剂实现高效除磷。
总结
市政污水处理流程需根据水质、水量及经济性综合设计,通常采用“一级预处理→二级生物处理→三级深度处理”的三级处理模式,确保污水达标排放并尽可能回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