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末,中国的货币政策执行呈现出以下特点:
稳健略偏宽松:
2024年,中国货币政策在执行上是灵活适度的,市场普遍感觉处于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央行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强调,要实施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增长同经济增长、价格总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
支持实体经济:
货币政策加大了逆周期调节力度,支持实体经济回升向好和金融市场稳定运行。具体措施包括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引导信贷结构调整优化等。
利率政策:
2024年,央行两次降低政策利率共0.3个百分点,引导1年期及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分别累计下降0.35个和0.6个百分点,强化利率政策执行,带动存贷款利率下行。
信贷结构优化:
信贷结构不断优化,年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3.0%和14.6%,继续高于全部贷款增速。
金融改革:
央行提到将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强国建设,加快完善中央银行制度,进一步健全货币政策框架。
宏观政策协调:
注重平衡好短期和长期、稳增长和防风险、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关系,提高宏观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增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
“缩表”不意味着紧缩:
截至2024年末,货币当局总资产为44.1万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6431亿元,规模收缩引发市场关注。多位专家认为,央行“缩表”主要由于国债买卖和买断式逆回购等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正在逐步取代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紧缩。
政策取向不变:
2025年,货币政策将适度宽松取向不变,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综上所述,2024年中国货币政策在执行上保持了稳健略偏宽松的状态,通过多种工具支持实体经济,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并积极推进金融改革和宏观政策协调。未来,货币政策将继续适度宽松,以支持经济增长和稳定市场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