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库全书简介

时间:2025-03-26 13:31:06 计算机

《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皇帝主持编纂的大型丛书,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工程,也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图书集成。以下是其核心信息的综合介绍:

一、基本信息

编纂时间

从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始纂修,至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完成,历时10年。

主理人员

总纂官为纪昀,总裁为永瑢,参与编纂者达360余人,抄写者3800多人。

版本与流传

共抄录7部,现存4部全本:文渊阁(北京故宫)、文津阁(北京图书馆)、文澜阁(浙江)、文溯阁(甘肃)。

二、内容构成

分类体系

按照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分为经、史、子、集四部:

- 经部:

收录儒家经典及相关著作(如《论语》《史记》);

- 史部:涵盖正史、编年体、纪事本末等历史类书籍;

- 子部:包含诸子百家、科技、天文等学术著作;

- 集部:收录诗文词总集(如《全唐诗》)。

规模与数量

共收书约3500种,近8万卷,约8亿字,分装3.6万多册。

三、学术价值

文化集成

是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系统呈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知识体系。

学术方法

采用朴实考据方法,推动了对古籍的深入研究,为后世学术发展奠定基础。

百科全书性质

覆盖哲学、历史、科技、医学等领域的百科知识,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万里长城”。

四、历史意义

文化传承:

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为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政治影响:体现乾隆帝的文化功绩,强化了封建正统观念;

国际地位:成为世界最早的百科全书之一,影响全球文化发展。

《四库全书》不仅是清代文化巅峰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至今仍被学术界和普通读者广泛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