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提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会计分录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首次计提坏账准备
当企业首次计提坏账准备时,需根据预计的坏账金额进行会计分录:
$$
\text{借:信用减值损失} \\
\text{贷:坏账准备}
$$
此时坏账准备科目增加,反映企业对未来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的预估准备。
二、后续计提坏账准备
若后续期间需调整坏账准备金额(如实际坏账发生额与原预计不符),需进行如下分录:
补提坏账准备 (实际坏账金额大于原预计): $$
\text{借:信用减值损失} \\
\text{贷:坏账准备}
$$
冲减多提的坏账准备
(实际坏账金额小于原预计):
$$
\text{借:坏账准备} \\
\text{贷:信用减值损失}
$$
三、坏账实际发生时的处理
当确认某笔应收账款无法收回时,需进行坏账核销:
直接转销(适用于未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 $$ \text{借:营业外支出} \\ \text{贷:应收账款} $$冲回已计提的坏账准备并转销
(适用于已计提坏账准备的情况):
$$
\text{借:坏账准备} \\
\text{贷:应收账款} \\
\text{借:营业外支出} \\
\text{贷:坏账准备}
$$
四、坏账收回时的处理
若已核销的坏账后续收回,需进行如下分录:
恢复应收账款:
$$
\text{借:应收账款} \\
\text{贷:坏账准备}
$$
收到款项:
$$
\text{借:银行存款} \\
\text{贷:应收账款}
$$
注意事项
1. 坏账准备提取比例通常不得超过年末应收账款余额的5%,多出的部分需冲回管理费用;
2. 提取坏账准备需经税务部门批准,否则无效;
3. 坏账核销会影响当期损益,需结合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核算方法。
以上分录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具体业务场景调整,建议结合实际情况咨询专业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