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高音的技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吸气与呼气
吸气时要想象自己在一个美丽的花园中,深深地闻了一下鲜花的异香,这样吸得才深。吸气要用鼻和口同时自然进行,尽量作到平稳轻巧,柔和,气要吸得深,不可吸在上胸与心窝处。
呼气时要利用横膈膜的力量把腰腹扩张的感觉一直保持住,想象自己手里拿一大瓶香油往另一个小瓶里灌时那种小心翼翼,憋住气息的感觉,呼气要均匀,舒缓。
共鸣与声音位置
理解共鸣原理,奠定高音基础。共鸣是声音在特定空间内产生的共振现象,能够使声音得到放大和美化。在音乐演唱中,共鸣是提升音质、扩展音域的重要手段。
胸腔共鸣在低音区更为显著,但在高音演唱中,它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保持胸腔的打开状态,可以确保声音的根基稳固,为高音提供有力的支撑。
头腔共鸣是高音演唱中的关键所在。当声音上升到高音区时,需要更多地依赖头腔共鸣来放大声音并美化音色。通过调整口腔和鼻腔的形状,可以有效地引导声音进入头腔,产生明亮而富有穿透力的高音。
真假声结合
在演唱当中,尤其是跨越高音区的时候,做到母音之间色彩的转换。使母音变圆,变暗,使声音更集中。特别是在换声区的地方,就不能用单一的母音歌唱,母音之间色彩的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
掌握真假声转换的技巧,将真声和假声按比例进行转换、混合,形成真假声不同比例的混声。掌握换声技巧才能达到歌唱所追求的声音统一,解决高音困难。
咽部力量与喉头调整
咽喉的调整是歌唱中很重要的技术。歌唱中,全部拉紧咽壁演唱,声音会过硬过亮,缺少歌唱性;用少了咽音的力量,声音会空洞,没有支点和拉力的感觉。如果能够根据歌曲不同力度的需要,适当运用咽壁力量,在演唱中会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在歌唱时,喉头的作用虽属自动,但心力可左右它。在歌唱时,喉头的动作完全是自发的,歌唱家歌唱时,想唱什么音,声带张力与振荡次数就会完全与思想吻合。
气息与腰部力量
气息起着关键作用,是唱高音的基础。唱高音需要用腰部的力量,等于将一个长形的气球充满气后,用手将下半部一捏那上半部就胀满起来,产生了一股强烈、上升的气流,而这正是我们唱高音所需要的。
正确的歌唱方法并不是用嘴歌唱,而是气息。所谓气息,说得通俗点,就是腰部力量。当一个人打呵欠的时候,就是拥有歌唱最佳状态的时候,不仅喉咙完全放开,腰部也有一股力量在腰四周游走。
舌平与气沉
口腔是气息流出身体的最后一个关卡,若舌卷或缩,自然会堵住气息的通道,不仅高音上不去,而且气息和舌的对抗会使您感到越唱越累。舌平以舌尖轻抵下牙齿为最佳。
若想使高音唱得轻松而又明亮干净,气息支持是基础。这关键是气息的位置,音越高,气息位置越低,以在腰部四周为最佳。很多人在唱高音的时候总有一个通病——气息浮至胸腔,所以气紧,不自觉的伸下巴,导致气不畅顺,甚至伤及喉器。所以,气沉、收下巴是唱高音的基本要求。
通过以上技巧的练习和应用,可以有效地提升高音的演唱能力。建议在日常练习中,注重气息的控制和共鸣的运用,同时结合真假声的结合和咽部力量的调整,使高音更加轻松和富有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