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怎么划分第几代

时间:2025-01-18 00:41:18 计算机

计算机的划分主要依据所采用的电子器件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四代: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时代(1946-1958年)。这一代计算机的主要逻辑元件是电子管,存储器采用延迟线或磁鼓,软件主要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由于体积大、功耗高、可靠性差,速度慢,价格昂贵,但为以后的计算机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时代(1958-1964年)。晶体管取代了体积庞大的电子管,计算机体积缩小,功耗降低,可靠性和运算速度提高。这一代计算机广泛应用了高级语言如Fortran和Cobol,并出现了机器内部的管理程序。代表机型有贝尔实验室的TRADIC计算机。

第三代计算机:

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1年)。这一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和SSI),进一步缩小了体积和成本,提高了速度和可靠性。操作系统得到发展,高级语言如Basic和Pascal更为流行。代表机型有DEC公司的PDP-8。

第四代计算机:

大规模与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2年至今)。这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到几千万次,计算机体积进一步缩小,功耗和价格大幅降低。代表机型包括Intel 4004芯片等。

此外,有时还会提及第五代计算机,其概念由日本政府于1982年提出,目标是实现智能计算机,但具体实现时间和技术细节尚未明确。

建议:在讨论计算机发展历史时,通常会将这四代计算机作为主要的划分依据,并了解每一代计算机的特点和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