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租赁住房(简称“公租房”)是指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和管理,或由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社会力量投资筹集的保障性住房,主要面向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和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出租。
一、核心定义
保障对象 包括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就业无房职工、稳定就业外来务工人员等群体。
产权性质
不属于个人所有,由政府或公共机构持有并统一管理。
租金标准
低于市场价或低于承租者承受能力的价格出租。
二、筹集方式
通过新建、改建、收购、长期租赁等多种方式筹集,资金来源包括政府投资、政策补贴、社会资本参与等。
三、房屋类型
涵盖成套住房、宿舍型住房等多种形式,满足不同居住需求。
四、与其他保障性住房的区别
与廉租住房:
廉租住房通常以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如15平方米以下)和收入标准为分配依据,而公租房更注重租金承受能力。
与经济适用房:
经济适用房以家庭年收入(如3口之家≤10万元/年)为分配标准,公租房则无明确收入限制。
五、管理机制
纳入政府统一管理,通过备案、配租等程序向符合条件的群体开放,租赁期限一般不超过5年。
六、法律依据
主要依据《公共租赁住房管理办法》等政策文件,同时受《民法典》等法律规范调整。
公租房作为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提供可负担的居住选择,帮助缓解城市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