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内容可综合归纳为以下核心方面,结合相关法规及政策文件整理如下:
一、基础保障责任
物质保障责任 - 依法履行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规定,确保设备设施符合安全生产标准。
- 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防护用品,并监督其正确使用。
- 按规定提取和使用安全生产费用,保障风险抵押金存储及工伤保险缴纳。
资金投入责任
- 保证安全生产条件所需的资金投入,包括设备更新、隐患治理及应急救援能力提升。
二、制度与人员管理责任
机构设置与人员配备
- 依法设立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安全管理人员,确保其具备相应资质。
- 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岗位责任人员、范围及考核标准。
规章制度与操作规范
-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操作规程及应急预案,并督促落实。
- 组织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确保其掌握岗位技能及应急处理能力。
三、风险防控与隐患治理责任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 识别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实施分级分类管控,制定风险防控措施。
- 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定期开展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事故预防与应急响应
- 配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和设备,制定并演练应急救援预案。
- 发生事故后及时报告,并组织抢险救援,妥善处理善后工作。
四、其他责任
法律法规遵守
- 依法取得安全生产相关证照和许可,遵守国家及行业标准,及时修订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 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监控,依法履行信息公开义务,接受社会监督。
安全文化建设
- 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全员安全意识。
五、监督管理责任
内部监督: 建立安全生产监督考核机制,对责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外部监管
以上责任内容需通过制度文件、安全培训及绩效考核等方式落实,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