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是优化营商环境、保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根据近年政策文件和专项行动方案,主要措施包括:
一、法律制度保障
立法层面 2017年《中小企业促进法》第五十三条明确禁止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大型企业拖欠款项,并规定中小企业可要求赔偿损失。2020年《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进一步细化支付义务,规范交易条件,强化违约责任。
政策推动
多份文件强调建立清欠长效机制,如《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加快及时支付款项立法,国务院常务会议多次部署专项清欠行动。
二、专项清欠行动
中央层面
2018年国务院启动专项清欠行动,要求清理政府及国有企业的拖欠款项,建立台账并限时清零。202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强化行动力度,要求省级政府负总责,央企国企带头偿还。
地方实施
泉州市: 截至2022年8月,通过成立领导小组、对账销号等措施,累计清偿拖欠账款14944万元,应还尽还率100%。 齐齐哈尔市
三、强化监督与惩戒
投诉机制
省级以上政府建立投诉渠道,受理中小企业对拖欠行为的投诉,推动问题解决。泉州市通过政务平台设立专栏,实现欠薪欠款问题线索集中处理。
信用惩戒
严重拖欠者将被列入失信“黑名单”,中央财政可扣转国库存款或减少转移支付。福建等地通过联合惩戒机制,对恶意欠薪单位实施部门联合惩戒。
四、金融支持与风险防范
融资便利
扩大中期借贷便利担保品范围至1000万元,创新融资工具,解决金融机构“不愿贷、不敢贷”问题。泉州市通过专项债等政策筹集资金,用于清偿拖欠账款。
风险防控
加强审计监督,严查违规抽贷断贷行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和金融风险。
五、源头治理与长效机制
规范支出
严查无预算、超预算支出,加快工程价款结算和项目验收,健全全链条防控体系。
政策协同
推动基础设施领域向各类经营主体开放,破除市场准入障碍,从源头上预防拖欠。
通过以上措施,政府、企业和社会形成合力,逐步化解历史欠账,优化民营经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