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休(?—228年),字文烈,是 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将领,曹操的族子,被视如已出。他出身于一个显赫的曹氏家族,其父为曹魏的王都,因此家族背景十分显赫。
曹休自幼便展现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在汉末乱世中,他随母亲逃至吴地避难,后来投奔曹操,因其出色的表现被曹操赞誉为“千里驹”,并与曹丕同吃同住,备受曹操宠爱。曹休在曹操麾下历任多个重要职位,包括虎豹骑宿卫、中领军、领军将军等,并因战功显赫被封为东阳亭侯。
魏明帝曹叡继位后,曹休继续受到重用,被任命为尚书令、太尉等职,并领兵大破益州的姜维,成为曹魏时期著名的将领之一。他还曾多次率军攻打吴国,保卫魏国的安全,尤其在太和二年(228年)的魏吴石亭之战中,尽管遭遇重大挫败,但仍展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
然而,曹休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也充满了悲剧。他在石亭之战中遭遇东吴大都督陆逊的诈降之计,最终因毒箭发作而病逝,享年仅30岁左右。尽管如此,他在军事和政治上的贡献仍使他成为历史上备受赞誉的将领之一。
曹休的墓地位于今天的河南省开封市,他的一生对曹魏的政治、经济等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被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三国时期有才干、有德行的名将和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