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一、项目背景
我国是农业大国,每年产生的秸秆数量巨大。长期以来,秸秆的处理方式单一,大多采用焚烧,不仅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还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为此,我们必须探索一条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子。
二、总体思路
以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将秸秆综合利用与防治大气污染、发展绿色农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紧密结合,坚持农用优先、多措并举,统筹秸秆还田、过腹转化、清洁能源等利用方式,培育壮大秸秆利用市场主体,完善收储运体系,强化科技服务保障,完善扶持政策,探索建立政府、企业、农民合作共赢的利益联结机制,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全面提升。
三、基本原则
农用优先,多元利用:
优先满足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对秸秆肥料、燃料、饲料的需求,突出秸秆还田肥料化利用,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因地制宜,就地就近,统筹推动能源化、饲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等多元化利用方式,实现秸秆资源高效利用。
问题导向,补齐短板:
聚焦制约秸秆资源化利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强化工作、科技和政策措施,补齐秸秆还田和离田利用等短板,推动秸秆综合利用高质量发展。
政府引导,市场主导:
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畅通要素流动渠道,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内生动力。
科技引领:
大力推动创新,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创、模式创、机制创,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
四、重点领域
肥料化利用:
通过秸秆还田、堆沤造肥等方式,提高土壤肥力,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能源化利用:
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颗粒、生物质炭等能源产品,用于替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饲料化利用:
将秸秆作为饲料或饲料添加剂,用于畜禽养殖中,提高饲料的营养价值。
原料化利用:
将秸秆加工成纸张、纺织品、生物塑料等产品,推动秸秆的资源化利用。
基料化利用:
将秸秆用于制作环保建材,如秸秆板、秸秆砖等,用于建筑、装饰等领域。
五、实施重点和时间
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实施方案:
坚持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多元利用,农用优先;市场运作;突出重点、扶贫优先原则,推进秸秆就地就近、规模化利用。以玉米秸秆和小麦秸秆为重点,持续推进秸秆的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离田利用。探索建立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发展机制,建设秸秆收储点(站),完善秸秆收集体系。
2024年度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实施方案:
进一步提高耕地质量,推动全市农业循环经济和新兴产业发展,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减轻农民生产经营负担、保护生态环境。
六、保障措施
政策保障:
制定出台政策,加大资金投入,扶持壮大市场主体,打通利益链,形成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
技术保障:
加强秸秆综合利用科技创、模式创、机制创,优化创新环境,完善创新体系,提高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装备和工艺水平。
宣传保障:
通过网络等渠道,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的认识度和参与度,提升农民的技术水平。
评估保障:
对实施效果进行定期评估,调整实施方案,确保目标的实现。
七、注意事项
确保秸秆收集效率:
收集秸秆时,可能会遇到农民参与度不高的问题。解决办法就是深入农村,和农民面对面沟通,讲解秸秆综合利用的好处,比如增加收入、改善环境等。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通过政府引导扶持,全面推行绿色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增加秸秆资源化利用的内生动力。
通过以上实施方案的落实,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减少环境污染,提高农田和农民的经济效益,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