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学徒制实施方案通常包含以下核心内容,结合政府政策文件和企业实践案例,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基本原则
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 以政府政策为引导,企业承担主体责任,职业院校提供技术支持,形成协同培养机制。
产教融合、工学结合
强调产业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对接,通过工学交替、双师指导等方式培养技能人才。
二、实施范围
对象: 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转岗人员,及需掌握新技术、新工艺的从业人员。 行业领域
三、培养模式
“三全”模式 - 招工即招生:
企业用工与技能人才培养同步进行。
- 入企即入校:新员工入职即进入职业培训体系。
- 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企业导师与院校教师共同指导,强化实践与理论结合。
学分制与弹性学制 培训时间灵活,学分达标可获技工院校毕业证书,鼓励利用业余时间完成学业。
四、师资与保障
师资配置
企业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导师,每名导师带徒人数不超过6名,负责实践技能指导。
经费支持
企业培训费用从职工教育经费列支,政府通过就业补助资金给予补贴。
政策激励
对积极开展新型学徒制的企业给予财政补贴,优先支持失业保险基金结余资金投入。
五、管理机制
学分与评价体系
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评价和考核机制,学徒需通过职业技能鉴定或考核合格后取得证书。
动态管理
企业需定期报备学徒培养情况,包括人员名单、资金使用等。
六、目标任务
规模目标: 2019-2020年培训学徒1.8万人以上,2021年起年培训规模扩大至3万人以上。 质量目标
七、实施步骤
政策宣传与动员:
制定配套政策,建立企业联系制度。
试点探索:
选择行业标杆企业开展试点,总结经验模式。
全面推广:
扩大实施范围,完善监管机制。
通过以上措施,新型学徒制旨在构建政府、企业、院校协同育人的长效机制,提升劳动者技能水平,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