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工伤期间工资发放标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及相关法律规定执行,具体如下:
一、基本工资标准
计时工资 若员工以计时工资为主(如固定月薪),工伤期间仍按原工资标准发放,即使无法正常工作。
计件工资
对于按件计酬的劳动者,停工留薪期工资按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计算;若工作未满12个月,则按实际工作月数的平均工资发放。
二、其他工资组成部分
奖金与津贴
固定性奖金(如年终奖、季度奖):若劳动合同明确与劳动成果挂钩,属于原工资组成部分,应全额发放。
绩效工资: 通常按受伤前平均绩效发放,而非简单停发。 加班工资
扣除项 工伤前12个月工资中已包含的加班费、奖金等不固定收入部分,需从应发工资中扣除。
三、特殊情形处理
伤残等级影响
轻伤:可继续发放原工资或病假工资(通常为原工资60%-100%)。
重伤或长期休养:可能按原工资60%-80%发放病假工资。
最低工资标准
工伤期间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且不得以最低工资替代应发工资。
四、其他注意事项
停工留薪期长度: 一般不超过12个月,特殊情况下经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但不得超过12个月。 社保与补偿
五、争议解决
若用人单位未按法律规定发放工资,劳动者可通过以下途径维权:
1. 协商解决;
2. 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
3. 提起诉讼至法院。
以上标准需结合当地具体法规执行,建议用人单位制定明确的工伤待遇政策,并依法履行相关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