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地而起”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 bá dì ér qǐ,指山峰、植物、建筑物等高耸地从地面突兀而起,常用来形容建筑物等高大建筑物的快速崛起或自然景观的雄伟气势。
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 形容物体从地面突然、陡峭地升起,强调垂直高度和突兀感。例如:
- 高楼大厦拔地而起
- 张家界山峰拔地而起
- 也可用于植物生长(如蘑菇云)。
出处
- 该成语出自《孟子·尽心上》,原文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后演变为“高山拔地而起”。
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 高耸入云、平地起高楼、雨后春笋 - 反义词
用法示例
- 经济发展迅速,城市中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
- 改革开放后,小城旧貌换新颜,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
该成语通过生动的意象,常被用于文学作品和新闻报道中,以突出人类改造自然或城市建设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