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婚”是一种现代婚姻现象,指夫妻在不离婚的前提下选择分开居住或分居生活,但保留婚姻法律关系。这一概念最早由日本作家杉山由美子在2004年提出,并通过书籍《推荐卒婚》传播开来。
核心特点
法律关系与实际状态分离 夫妻仍持有结婚证,法律上仍是配偶,但实际生活中互不干涉,甚至分居或独立居住。
主动选择的分居模式
与离婚不同,卒婚是夫妻双方主动协商的结果,通常出于对个人自由、职业发展或生活理念的追求。
社会背景与心理动因
反映现代社会对个体独立性的重视,部分人因经济压力、子女独立或对婚姻倦怠而选择这种模式。
表现形式
物理分居: 夫妻在同一住所但分房居住,减少日常接触。 情感疏离
经济独立:各自维持经济自主性,避免因经济依赖而继续共同生活。
社会影响
积极层面:为个人成长提供空间,部分案例显示双方保持良好关系至老年。
争议性:传统观念认为这是对婚姻的放弃,但更多观点认为是一种理性选择。
需注意,不同文化对“卒婚”的接受度存在差异,部分群体可能将其视为婚姻失败的标志,而另一些人则视为现代婚姻多样化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