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的会计处理分录主要涉及初始确认、后续计量和减值测试三个环节,具体如下:
一、初始确认
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当企业通过购买非同一控制下的子公司形成商誉时,会计分录为: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
贷: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商誉(差额)
少数股东权益$$
其中,商誉计算公式为:
$$商誉 = 购买成本 - 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同一控制下合并形成的商誉按取得的净资产份额入账,不确认商誉科目:
$$借: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成本)
贷: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
但此情况较少见,通常商誉出现在非同一控制合并中
二、后续计量
商誉不进行摊销,但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减值测试
若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需确认减值损失:
$$借: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损失
贷:商誉——商誉减值准备$$
减值测试需结合相关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进行,方法包括收益法、成本法和市场法
正常情况
未发生减值时,商誉保持初始确认金额,无需额外分录
三、特殊情况处理
商誉转回: 会计准则禁止商誉转回,但允许资产减值准备转回(需满足条件) 内部商誉
总结
商誉的会计处理核心在于初始确认时按成本计量,后续通过减值测试调整账面价值。其本质是未来超额收益的资本化价值,但因缺乏独立现金流,需依赖相关资产组的经营业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