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MP认证流程通常包含以下8个核心阶段,具体流程和要点如下:
一、申请前准备阶段
了解GMP要求 深入研究适用法规、标准和认证机构的具体要求,明确产品特性对应的GMP规范。
组建团队与资源配置
成立GMP认证小组,明确职责分工;更新或升级生产设施、设备,并确保人员资质符合要求。
文件体系建立
编写质量手册、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人员培训记录等文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二、申请提交阶段
材料整理与提交
向药品监管部门或认证机构提交企业基础信息、生产文件、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等申请材料。
支付认证费用
完成费用缴纳后,进入审核流程。
三、审核与评估阶段
初步审查(文件审查)
认证机构对申请材料进行完整性、准确性审核,评估企业是否满足基本条件。
现场检查
安排专家团队对生产设施、设备、流程、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实地考察,可能包括抽样检测。
四、整改与复审阶段
问题整改
根据现场检查报告,制定整改方案并限期完成,整改后需提交整改报告。
复审与再评估
认证机构对整改情况进行复审,确认问题已解决且体系有效运行,合格后进入下一阶段。
五、证书颁发阶段
审核通过
经过多轮审核和评估,若企业完全符合GMP标准,认证机构将颁发GMP证书。
证书公示与领证
证书通过省级药监部门公示无异议后,企业可正式领取证书。
六、持续监督与复审阶段
定期检查与审计
获证后需接受定期监督检查,确保持续符合GMP要求,部分地区每2年进行一次复审。
体系维护与改进
根据监督结果和行业动态,持续优化质量管理体系,及时调整不符合项。
补充说明
高风险药品认证: 注射剂等高风险药品需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申请,流程更严格,审查周期较长。 第三方服务支持
以上流程需结合具体监管要求和企业实际情况调整,建议企业提前规划并咨询专业机构以确保合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