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雾的形成原因可归纳为以下要点:
一、核心形成机制
团雾本质上是受局部微气候影响的辐射雾,其形成主要依赖地面辐射冷却导致贴近地表的空气温度降低,使水汽达到饱和并凝结成雾。这一过程需要两个关键条件:
低层水汽充沛且湿度大:
为水汽凝结提供物质基础;
昼夜温差大且风速小:
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作用显著,风速小则有利于热量积聚。
二、典型形成场景
气象条件:
多出现在晴朗天气后的雨后一两天,此时地表热量散失快,但水汽仍较充足;
地形与地表特征:
低洼地区、河湖周边及高速公路等局地微气候更易形成团雾;
人为因素:
工业排放、农业活动(如秸秆焚烧)等增加空气中的微小颗粒,促进水汽凝结。
三、与其他雾类型的区别
团雾属于 暖雾(0℃以上水滴组成),与冷雾(过冷水滴)和冰雾(冰晶组成)有明显区别。其能见度通常仅10-20米,且具有局地性、突发性和难以预测的特点。
四、季节与时间规律
季节:秋季和冬季多发,与昼夜温差大、湿度变化显著有关;
时间:清晨和夜间无风时段更易形成。
综上,团雾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形成需结合气象条件、地形特征及人为影响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