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刚伐桂的故事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个著名神话传说,主要讲述了吴刚因犯错被贬谪到月宫,被迫砍伐一棵永远无法砍倒的桂树的故事。以下是这个故事的几个主要版本:
版本一:
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但因学仙不专心被贬谪到月宫。天帝命令他砍伐月宫前的桂树,但每次砍下的部分都会立即愈合,导致吴刚无法砍倒桂树。李白的诗中提到了这个传说:“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
版本二:
吴刚因杀害了炎帝之孙伯陵,被发配到月亮砍伐不死之树月桂。月桂树随砍随合,吴刚的妻子和三个儿子也来到月宫陪伴他,分别变成了蟾蜍、兔子和蛇。
版本三:
吴刚是南天门的守将,因疏于职守被玉皇大帝罚到月亮砍伐月桂树。如果吴刚不砍光桂树,就不能重返南天门与嫦娥相会。吴刚在砍树过程中,经常被乌鸦叼走衣物,每次追回后,桂树又会重新长出枝叶。
版本四:
吴刚因同情七仙女,私自将七仙女的孩子送回人间,结果被玉帝发现并发配到月宫砍伐月桂。月桂树的不死特性使吴刚无法完成任务,成为他永恒的惩罚。
这些版本虽然细节有所不同,但都传达了吴刚因犯错而被贬谪到月宫,被迫进行无休止的劳动,砍伐一棵永远无法砍倒的桂树的故事。这个传说不仅反映了古人对月亮的遐想和对惩罚与救赎的思考,也体现了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