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大佛寺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著名的佛教寺院,具有以下核心信息:
一、历史沿革
始建时间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是西北内陆最古老的佛教寺院之一。
名称演变
西夏时期称“迦叶如来寺”;
明永乐九年(1411年)改为“宝觉寺”;
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赐额“宏仁寺”。
二、建筑特色
规模与结构
大佛殿为两层楼结构,重檐歇山顶,高33米,面阔9间,占地面积1370平方米;
延续中轴线布局,包含山门、天王殿、大佛殿、藏经阁等建筑群。
标志性文物
亚洲最大的室内木胎泥塑卧佛:
释迦牟尼涅槃像,身长34.5米,肩宽7.5米,耳朵可容八人并坐;
采用彩塑工艺,面部贴金,右胁卧姿,身后配以十大弟子和十八罗汉。
三、文化价值
历史地位
是西夏皇家寺院,与元、明、清王室关系密切,体现宫廷建筑风格;
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艺术成就
木胎泥塑技术精湛,被誉为“与活人无异”;
明代《大般若经》和《北藏》初刻本保存完好。
四、旅游信息
开放时间: 每日开放; 门票
周边景点:包括隋代万寿木塔、明代弥陀千佛塔、钟鼓楼等。
张掖大佛寺不仅是佛教文化的象征,也是研究西夏历史、多民族融合的珍贵史书,吸引着国内外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