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世誉为“诗仙”。其生平经历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早年生活与游历
出生与迁徙 李白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另有说法称其出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诵读《六甲》,10岁熟读诸子百家,15岁已能诗赋,展现出过人才华。
少年游历与求学
24岁开始远游,足迹遍及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结识孟浩然等文人,创作《望庐山瀑布》《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名作。期间曾隐居峨眉山、徂徕山,深入体验自然与道家思想。
二、长安求仕与挫折
供奉翰林
天宝元年(742年)因玉真公主、贺知章推荐入长安,任翰林供奉,参与草拟诏书。但因性格桀骜与权贵矛盾,于天宝三、四年(744/745年)被赐金放还。
长安生活与离京
在长安期间,李白结交宰相许圉师孙女,后因权贵谗言被排挤出京。离开长安后,他继续游历江、淮一带,思想逐渐转向隐逸。
三、晚年漂泊与逝世
永王之乱与流放
安史之乱爆发后,李白卷入永王李璘之乱,被流放夜郎(今贵州)。途中遇赦,辗转至当涂县令李阳冰家,于上元二年(762年)去世,享年62岁。
艺术成就与影响
李白的诗歌以豪放洒脱、意境深远著称,代表作包括《蜀道难》《将进酒》《庐山谣》等,被后世誉为“诗仙”。他与杜甫并称“李杜”,对唐代及后世文学影响深远。
四、其他重要经历
婚姻与家庭: 李白共有四段婚姻,第一任妻子为许圉师孙女,后因疾病去世;第二任妻子为宗楚客孙女,但婚姻生活不幸福。 道家与宗教影响
李白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其诗歌不仅展现了个人才华,也反映了唐代社会的风貌与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