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节气惊蛰的由来

时间:2025-03-29 11:27:47 计算机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时。这个节气的名称有一个有趣的历史故事。

惊蛰的由来

古称“启蛰”:

惊蛰最初被称为“启蛰”,意味着启动蛰伏的生灵。这个名称在西汉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被汉武帝改成了“惊蛰”,因为他的父亲刘启(前156年—前141年)和“启蛰”同音,他为了避讳,就用“惊”字代替了“启”字。

自然现象:

惊蛰的到来意味着春天的到来。这时候,天气渐暖,雨水增多,春雷开始响起,万物开始复苏。蛰伏在土里的昆虫会被春雷惊醒,开始活动,因此被称为“惊蛰”。

惊蛰的民俗

吃梨:惊蛰时节气候干燥,容易让人感到口干舌燥,身体不舒服,因此民间有惊蛰吃梨的风俗习惯。

蒙鼓皮:惊蛰节气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以助神威。

祭白虎:在一些地方,惊蛰节气还有祭白虎的习俗,以祈求平安。

惊蛰的三候

一候桃始华:

桃花开始盛开。

二候仓庚鸣:

黄鹂开始鸣叫。

三候鹰化为鸠:

鹰开始化为鸠。

这些习俗和活动反映了人们对春天的期待和对自然现象的敬畏。惊蛰不仅是一个节气,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