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是一段漫长而曲折的历程,其起点可以追溯到清朝末期,与维新变法运动密切相关。以下是主要阶段和关键事件:
清末维新变法时期(1883—1897年)
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维新派人物引入西方政治制度的同时,也倡导男女平等思想。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设立女学、允许妇女参加选举和担任官职、婚姻自由、革除缠足陋习等措施。
戒缠足运动在全国兴起,多个城市成立了戒缠足团体,超过30万人参加。
民国时期
虽然具体起始时间不详,但女性解放运动在民国时期继续发展,女性地位逐渐提高。
辛亥革命后,中国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一些法律和政策,保障妇女权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1921年至今)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制定妇女运动方针,加强妇女解放思想宣传,开展女工运动,培养妇女干部,发展女共产党员。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关于妇女运动的决议》,指出只有无产阶级获得政权,妇女才能得到真正的解放。
在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妇女积极投身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1949年至今)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妇女解放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保障妇女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权利,消除性别歧视。
改革开放以来,妇女解放思想和实践进一步深化拓展,妇女教育水平、经济水平和社会地位显著提高。
中共十八大以来,将男女平等作为基本国策写入其中,进一步推进妇女解放和发展。
总结来说,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经历了从清末维新变法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多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关键事件。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不仅扫除了封建残余,保障了妇女的政治、法律和社会权利,还在消灭私有制的基础上,铲除了性别压迫的社会根源,实现了妇女的根本性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