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得云开见月明”是一个汉语成语,本义指天气现象中的自然景观——乌云散去后露出的明月,引申为经历困难后迎来转机或成功。其核心内涵和用法可总结如下:
一、字面与引申含义
字面含义 指拨开乌云后见到明月的自然现象,常与“拨开云雾见天日”连用,形容困境后的光明前景。
引申含义
常被用来比喻在经历挫折、困难或长期等待后,最终迎来转机或成功。例如:
- 科研工作者经过无数次实验,终于取得突破(守得云开见月明);
- 企业经历危机后调整策略,重新焕发生机(守得云开见月明)。
二、出处与背景
该成语出自明代施耐庵的《水浒传》第三十六回:“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 这一诗句通过自然现象比喻人生境遇,强调坚持终将迎来转机。
三、核心精神
坚持与乐观: 强调在困境中保持积极心态,相信黑暗过后必有光明; 时间验证
四、使用建议
该成语适用于描述需要长期等待或克服困难才能看到结果的情境,如职业发展、学业突破等。使用时需注意:
避免与“坐等云开”等消极表达混淆;
可结合具体语境搭配使用,如:“经过数月努力,项目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守得云开见月明”不仅是自然现象的生动比喻,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激励人们在逆境中保持信念与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