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蝉三绝

时间:2025-03-29 05:17:24 计算机

唐代有三首著名的“咏蝉诗”,被称为“咏蝉三绝”,分别是:

虞世南的《蝉》

诗句: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蝉的形象和习性,赞颂了蝉的清高风雅和不同凡响的品德。诗人借蝉之高洁形象,寄托自己对于高洁品质的赞扬和追求。其中“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是传颂千古的名句,表达了诗人对内在品格的高度赞美和对自身能量的高度概括。

骆宾王的《在狱咏蝉》

诗句: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这首诗是骆宾王在狱中所作,表达了他蒙难时的感慨和对自身清白品质的坚守。诗中通过蝉声引发对人生无常和仕途坎坷的思考,抒发了诗人内心的悲愤和无奈。

李商隐的《蝉》

诗句: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蝉的鸣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苦难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中“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无奈和哀怨,而“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则进一步以蝉声象征生命的脆弱和无常。

这三首诗作虽然题材相同、手法相似,但抒发的情感却截然不同,分别展现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赞美、对蒙难时心境的感慨以及对人生苦难的哀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