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是北宋书法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并称“宋四家”,其书法代表作品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行书代表作
《蜀素帖》 - 被誉为“中华第一美帖”“天下第八行书”,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 以行书形式书写游记《蜀素》,笔法灵动自然,结构疏密有致,展现了天真活泼的艺术风格。
《苕溪诗卷》
- 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 书写自无锡至苕溪的六首诗,笔力雄浑老辣,结构中宫微敛,体现了中年米芾的典型风貌。
《虹县诗卷》
- 晚年大字行书代表作,现收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 以七言诗为内容,笔势跌宕多姿,结字自由放达,与《蜀素帖》并称“米书双璧”。
二、其他重要作品
《多景楼诗》: 米芾早期行书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展现了其“集古字”阶段的功力。 《研山铭》
《拜中岳命帖》:行书作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体现了其书法的雄浑气势。
三、书法特色
米芾书法以“天真自然”为宗旨,笔法变化多端,结体灵动。其作品常融合行书与草书元素,形成独特的“米家风格”。例如《蜀素帖》中,笔势如行云流水,结构疏密对比强烈;《苕溪诗卷》则以中锋用笔和跌宕起伏的节奏著称。
四、理论贡献
米芾在《书史》《画史》等著作中提出“信笔涂鸦”理论,强调书法应抒发书写者的情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上作品均体现了米芾在书法艺术上的创新与突破,是研究北宋书法演变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