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是一种历史观和思想倾向,其核心特征在于不加具体分析地全面否定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甚至对民族文化、精神传统和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进行系统性歪曲。具体表现和危害如下:
一、核心定义
历史虚无主义通过“重新评价”历史事件,将人类历史视为无主体、偶然的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决定论,本质是历史唯心主义。
二、主要表现
全面否定历史真实性 通过篡改、歪曲近现代中国革命历史、党史、国史等,如否定五四运动的意义、质疑革命先烈的功绩等。
颠覆历史主体
将历史发展归因于个别英雄人物或偶然事件,否定人民群众在历史进程中的主体作用。
传播错误价值观
倡导西方文化优越论,贬低民族文化传统,破坏社会主流价值观。
三、本质特征
历史唯心主义基础: 强调意识、观念对历史的决定作用,与历史唯物主义相对立。 政治意图性
四、危害性
思想混乱:
通过碎片化、片面化历史解读,导致公众对历史和现实的认知偏差。
政治破坏:
削弱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的信任,影响社会稳定。
文化侵蚀:
长期传播错误历史观,侵蚀民族文化自信和精神根基。
五、应对策略
坚持唯物史观:
通过学术研究、教育普及等方式,强化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决定论的权威性。
加强历史教育:
完善历史教育体系,培养公民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
技术手段防范:
利用互联网技术监测和打击历史虚无主义言论的传播。
历史虚无主义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挑战,需通过理论武装、教育引导和技术监管等多措并举,坚决维护历史真实性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