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孔子在《论语·为政》中提出的重要人生观,其内涵和意义可概括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词解析
“十有五”指十五岁,“志”为通假字(通“又”),表示“又十五岁”,即十五岁;“于学”指立志于求学,不仅指知识技能的学习,更强调道德修养和人生理想的追求。
二、核心思想
学习的早期重要性 孔子强调学习应从年轻时开始,十五岁便确立求学志向,体现了对知识与道德修养的早期重视。
求学的深层内涵
- 明志: 通过学习寻找自我、明确人生方向,如《论语》注解所言“寻道”“寻自我”。 - 超越谋生
三、人生阶段关联
| 年龄段 | 核心特征 |
|----------|--------------------------------------------------------------------------|
| 十五岁| 立志求学,确立人生目标,开始系统学习六艺与道德 |
| 三十岁| 立身处世,形成独立人格与价值观,在学问和道德上有所建树 |
| 四十岁| 不再迷惑,对人生问题有清晰判断,形成稳定的处世原则 |
| 五十岁| 知晓天命,顺应自然规律,接受命运安排,心态平和 |
| 六十岁| 耳顺,能包容不同意见,达到心境开阔的境界 |
| 七十岁| 从心所欲,行为不逾规矩,达到人格完善的最高境界 |
四、现实意义
个人成长:激励人们尽早确立目标,通过持续学习实现自我超越。
教育启示:强调教育应注重品德培养与人格塑造,而非仅技能训练。
此句不仅是孔子个人的人生总结,也成为后世教育理念与个人修养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