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会战简介

时间:2025-03-27 19:15:49 计算机

徐州会战是抗日战争时期中日双方在江苏省徐州为中心的津浦(天津至浦口)、陇海(宝鸡至连云港)铁路地区进行的一次大规模防御战役,时间跨度为1938年1月至5月。以下是主要信息梳理:

一、战役背景

时间与地点

1938年1月13日,日军以华北方面军和华中方面军为两路,分别从山东、南京方向进攻徐州,意图打通津浦铁路,连接华北与华中战场。

战略意义

徐州是津浦、陇海铁路交汇枢纽,控制徐州可切断日军南下通道,为后续武汉会战争取时间。

二、战役经过

初期防御

- 北线日军沿津浦铁路南下,攻占临沂、滕县等地,但遭中国军队顽强抵抗。

- 南线日军攻占扬州、滁县后,沿津浦铁路北上,与北线形成夹击态势。

关键战役

- 台儿庄大捷(1938年3-4月):中国军队在孙连仲指挥下,以第2集团军为主力,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激战,歼灭日军约2万余人,取得正面战场首次大捷。

- 其他战役:

包括滕县之战(以中国军队撤退告终)、淮河拉锯战(第五战区部分部队抵抗日军)等。

结局

1938年5月,日军攻占徐州,徐州会战以中国守军失败告终,但成功实现“以空间换时间”的战略目标。

三、战役结果与影响

战略意义

- 为武汉会战部署赢得宝贵时间,掩护中国军队向西南、西北转移。

- 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神话,极大鼓舞全国抗战信心。

伤亡情况

- 中国伤亡约10万-13人,日军伤亡超2.6万-3万人。

历史地位

- 被列为现代军事史上最大战事之一,是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的首次大规模会战。

四、重要人物

李宗仁: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指挥徐州会战。

寺内寿一: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参与北线进攻。

徐州会战通过台儿庄大捷等关键战役,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抗争精神,为最终抗战胜利奠定重要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