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锈钢材质的分类方式多样,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信息,主要分类方法如下:
一、按化学成分分类
铬系不锈钢 - 含铬量≥12%,分为铁素体系列(如430/446)和马氏体系列(如410/420)。
- 铁素体系列耐腐蚀性、韧性较好,马氏体系列硬度、耐磨性突出。
铬镍系不锈钢
- 含铬≥18%且镍≥8%,主要系列包括奥氏体(如304/316)、双相(如304L/316L)和沉淀硬化(如308N)。
- 奥氏体综合性能最佳,双相不锈钢兼具塑性和耐腐蚀性。
二、按金相组织分类
铁素体(F型)
- 长期保持铁素体组织,耐腐蚀性强,但塑性较差,适用于耐腐蚀零部件。
马氏体(M型)
- 高硬度、耐磨性,但塑性和可焊性差,常用于工具钢和耐磨设备。
奥氏体(A型)
- 兼具良好耐腐蚀性、韧性和可焊性,是应用最广的系列。
双相不锈钢(A-F型)
- 奥氏体与铁素体组织共存,兼具两者的优点,塑性、韧性更优。
沉淀硬化(PH型)
- 通过氮化处理获得高强度,但耐腐蚀性较差,多用于特殊场景。
三、按功能特点分类
耐蚀型
- 耐酸、耐碱、耐海水等特殊介质腐蚀,如316L耐氯化物腐蚀。
耐高温型
- 适用于高温环境,如307不锈钢(316L)。
低温型
- 在低温下保持性能稳定,如201不锈钢(奥氏体)。
无磁型
- 电磁性能优异,适用于电磁设备,如304不锈钢。
易切削型
- 降低加工难度,如200系奥氏体不锈钢。
四、其他分类方式
按用途: 食品级(如304/316)、建筑用、工业设备专用等。 按耐蚀类型
常见牌号示例
304不锈钢:奥氏体,含铬18%、镍8%,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建筑装饰。
430不锈钢:铁素体,含铬12%、镍0.08%,耐腐蚀性和可焊性较好。
201不锈钢:奥氏体,含铬18%、镍0.08%,易切削性能突出。
以上分类方法各有侧重,实际应用中需根据需求综合选择。例如,食品加工优先选耐蚀型奥氏体(304/316),建筑装饰可选铁素体或双相不锈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