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常用化学药剂
吡虫啉 - 特点:
触杀、胃毒、内吸作用,速效且残留期短,对麦蚜、棉蚜等刺吸式害虫效果显著。 - 适用场景:叶面喷施,适用于果树、蔬菜及花卉。
啶虫脒 - 特点:
广谱性杀虫剂,胃毒和触杀活性强,内吸传导性好,持效期长达28天。 - 适用场景:果树、蔬菜叶面喷施,尤其对棉蚜、飞虱等害虫效果显著。
氟啶虫酰胺 - 特点:
新型吡啶酰胺类,针对抗药性蚜虫特效,持效期20天以上,兼具触杀和神经毒作用。 - 适用场景:棉花、果树、蔬菜,可单独使用或与吡蚜酮复配。
噻虫嗪 - 特点:
胃毒和触杀活性强,内吸传导性强,对蓟马、蚜虫、稻飞虱等害虫效果显著。 - 适用场景:叶面喷施,适用于蔬菜、果树及花卉。
二、新型高效药剂
20%吡蚜酮·噻虫胺:速效持效28天,正打反死,可激发植物生长调节功能。- 46%氟啶·啶虫脒:抗药性蚜虫特效,持效期20天以上,适用于棉花、果树。- 75%螺虫·吡蚜酮:双向内吸传导,持效25天,对卵、若虫、成虫均有效。
三、防治策略
综合防治:
- 药剂选择:优先选用氟啶虫酰胺、吡蚜酮等新型药剂,抗药性严重时复配烟碱类(如啶虫脒)或菊酯类(如溴氰菊酯)。 - 联合作用:叶面喷施与土壤灌根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物理防治:
- 黄板诱杀:在植株行间悬挂涂油的塑料薄膜,粘捕有翅蚜虫。 - 地膜覆盖:冬季覆盖银灰色地膜,抑制蚜虫产卵。
生物防治:
- 驱避剂:使用“蚜无踪”等缓释型粉剂,驱避抗性蚜虫。 - 天敌利用:释放瓢虫、食蚜蝇等天敌,控制害虫数量。
四、注意事项
抗药性管理:交替使用不同作用机制的药剂(如烟碱类与吡啶酰胺类),避免害虫产生抗药性。- 安全使用: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超标,保护生态环境。通过合理选药与综合防治,可有效控制蚜虫危害,保障农作物产量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