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短信是指未经用户同意或未明确告知用户的情况下,向用户发送的商业性、欺诈性或骚扰性短信息。其核心特征和危害如下:
一、定义与属性
未经同意发送:
用户未授权接收商业广告、促销等短信;
违反规范:
包含虚假广告、诈骗信息或恶意骚扰内容;
常见形式:
广告宣传、中奖诈骗、恶意恐吓等。
二、主要分类
骚扰型:
发送无聊恶作剧或重复性信息(如"拒收请回复R");
欺诈型:
伪装银行、中奖等手段骗取钱财;
非法广告型:
宣传违法物品(如黑车、毒品);
SP违规群发:
使用SP接入代码批量发送误导性短信;
诅咒型:
通过威胁传播不实信息诱导转发。
三、危害与风险
信息安全威胁:
含诈骗链接或恶意软件,导致个人信息泄露、财产损失;
生活干扰:
频繁打扰正常作息,占用手机存储空间;
社会影响:
助长诈骗风气,甚至引发社会恐慌。
四、防范措施
开启过滤功能:
利用手机自带的垃圾短信拦截功能;
保护个人信息:
谨慎填写手机号,阅读隐私协议;
加入黑名单:
将骚扰号码拉入黑名单;
警惕诈骗:
对中奖、紧急等话术保持警惕;
配合监管:
通过12321等渠道举报违规短信。
五、法律监管
根据《电信条例》,垃圾短信需满足以下情形之一:
违反宪法基本原则;
危害国家安全或社会稳定;
损害国家利益或民族团结;
宣扬邪教或封建迷信。运营商需对106短信内容提供者进行实名标注。
若频繁收到垃圾短信,建议通过运营商客服或监管部门举报,同时检查是否因个人信息泄露导致被批量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