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的发现者是 屠呦呦,她因开创性提取青蒿素并开发为抗疟疾药物,成为首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以下是相关背景的详细说明:
一、主要贡献
提取与结构解析 屠呦呦团队在1972年成功提取出分子式为C₁₅H₂₂O₅的青蒿素,采用低温溶剂提取法,避免高温破坏有效成分。后续通过X-衍射技术确定了其立体结构,为抗疟药物研发奠定基础。
临床应用与意义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如双氢青蒿素)成为全球唯一有效对抗疟疾的药物,尤其对耐氯喹疟疾株有显著疗效,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二、历史地位
中国科研的突破: 青蒿素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获批的一类新药,也是原卫生部颁发的第一张一类新药证书。 诺贝尔奖认可
三、灵感来源
屠呦呦受中医古籍《肘后备急方》启发,结合现代科学方法,突破了传统提取工艺的局限,将中医药学与现代药理学结合,开创了抗疟研究新方向。
综上,屠呦呦通过创新研究与跨学科合作,奠定了青蒿素在全球抗疟领域的核心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