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星的大红斑是一个巨大的 反气旋旋涡,位于木星的南赤道带边缘。它长约25000千米,上下跨度12000千米,每6个地球日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大红斑的颜色主要是由于内部的气体混合物在太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了红色。这个风暴已经持续观测了至少350年,从17世纪天文学家首次观测到它开始,它的存在时间可能更长。
大红斑的形态特征是一个激烈的沿逆时针方向运动的下沉气流,物质中含有大量的红磷化物,因此呈深褐色。它的位置并不固定不变,而是在不断地移动。大红斑中心部分有个小颗粒,是大红斑的核,其大小约几百公里,在周围的反时针漩涡运动中维持不动。
尽管大红斑的尺寸有时会发生变化,但总体上变化不大。例如,在1800年代末,大红斑的直径曾达到最大值,从东到西横跨四万公里,足以将三个地球并排放置。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大红斑的直径缩小了将近一半。
科学家对大红斑的内部结构和能量来源仍有许多疑问。一种解释是大红斑内部的气体混合物可能含有更多的磷、硫或其他有机物质,这些物质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发生了光化学反应,产生了红色。另一种解释是大红斑内部的温度较高,导致了云粒的结晶或蒸发,使得云层变得更薄,从而使得深层的红色物质更容易透过云层被观测到。
尽管大红斑的寿命很长,可维持几百年或更长久,但关于它是否会完全消失,科学界尚无定论。一些专家认为,大红斑可能会在未来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内消失。而另一些科学家则指出,木星的动态大气环境意味着大红斑可能会以某种形式继续存在下去,只是外观和规模会有所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