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规定了知识产权的基本权利,包括作品、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商标、地理标志、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确定了知识产权犯罪的相关内容,从而确定了中国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经过三次修订,包括《驰名商标认定和保护规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法规,全面保护商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经过三次修订,包括《专利法实施细则》、《企业专利工作管理办法(试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对诉前停止侵犯专利权行为适用法律问题的若干规定》等配套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
包括《著作权法实施条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著作权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对著作权和网络著作权等进行了法治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
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包括《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农业部分)》和《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保护植物新品种。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
保护集成电路布图设计的专有权。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性和声誉。
《奥林匹克标志保护条例》
保护奥林匹克标志的专有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
保护知识产权在海关监管中的权益。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办法》
具体规定海关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职责和操作。
《山东省知识产权保护和促进条例》
规定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措施和法律责任,包括行政执法、司法保护、仲裁调解、社会共治等。
这些法律法规共同构成了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完整法律体系,涵盖了民事、刑事和行政等多个层面,旨在全面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打击侵权行为,促进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