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甲烷总烃(Non-Methane Hydrocarbons,简称NMHC)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指除甲烷以外所有碳氢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和含氧烃等组分。这些烃类物质在通常条件下,除甲烷外多以液态或固态存在,并依据其分子量大小和结构形式的差别具有不同的蒸气压。
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详解》中,非甲烷总烃的定义是:指除甲烷以外所有碳氢化合物的总称,主要包括烷烃、烯烃、芳香烃和含氧烃等组分。实际上,非甲烷总烃是指具有C2-C12的烃类物质。
非甲烷总烃的主要来源是石油和天然气。这些化合物具有易燃易爆的特性,其具体的物理化学性质视单体组成及浓度而定。
在《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非甲烷总烃的测定 气相色谱法》(HJ/T38-1999)中,非甲烷总烃被定义为从总烃中扣除甲烷以后其他气态有机化合物的总和。
目前,我国没有非甲烷总烃的环境质量标准,通常采用以色列同类标准的短期平均值,为5.0mg/m3。但在制定排放标准时,考虑到我国多数地区的实测值一般不超过1.0 mg/m3,因此选用2mg/m3作为计算依据。
相关法规及标准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根据具体情况和地区标准,选择合适的非甲烷总烃排放限值,并确保监测方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