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军事战略类
一鼓作气 - 典故:
春秋时期,曹刿在鲁庄公十年指挥齐军作战时,首次击鼓士气最盛,故提出“一鼓作气”的战术。
- 人物:曹刿(春秋鲁国大夫)。
破釜沉舟 - 典故:
秦朝末年,项羽率军渡河后破釜沉舟,激励士兵决一死战,最终大败秦军。
- 人物:项羽。
退避三舍 - 典故:
晋文公为避免与楚军正面冲突,主动后退九十里(三舍),后成为晋楚争霸的转折点。
- 人物:晋文公(春秋晋国君主)。
二、政治智慧类
约法三章 - 典故:
刘邦入关后,与百姓约定“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奠定汉朝法律基础。
- 人物:刘邦(西汉开国皇帝)。
三顾茅庐 - 典故:
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最终请其出山辅佐,成为千古佳话。
- 人物:刘备(东汉末年帝王)、诸葛亮(蜀汉丞相)。
负荆请罪 - 典故:
廉颇因蔺相如被冒犯,背荆请罪,体现赵国蔺氏家族的宽容与智慧。
- 人物:廉颇(赵国名将)、蔺相如(赵国宰相)。
三、文学艺术类
高山流水 - 典故:
俞伯牙弹琴,钟子期以“高山流水”喻知音,成为音乐与友谊的象征。
- 人物:俞伯牙(春秋琴师)、钟子期(春秋听者)。
入木三分 - 典故:
王羲之书法遒劲,被形容为“笔入木三分”,现多用于赞誉文笔深刻。
- 人物:王羲之(东晋书法家)。
四、其他经典典故
纸上谈兵:赵括空谈兵法,导致长平之战惨败。
闻鸡起舞:祖逖听到鸡鸣即起床练剑,象征勤奋与志向。
鹤立鸡群:嵇绍仪表出众,被赞“鹤立鸡群”。
以上典故均出自正史或权威记载,人物形象鲜明,成语内涵深远,是中华文化瑰宝的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