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处理汉字码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编码转换,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输入码转换
用户在键盘上输入汉字,这些输入的汉字被称为输入码,也叫外码。
输入码通过汉字操作系统的“输入码转换模块”转换为机内码。
机内码存储与处理
转换后的机内码是计算机内部存储、处理和传输汉字时所用的由0和1符号组成的代码。
计算机内部使用机内码来标识和操作汉字,不管是什么汉字系统和汉字输入方法,输入的汉字外码到机器内部都要转换成机内码。
字形码的获取与显示
在显示汉字时,系统首先根据机内码找到汉字字库中的地址。
然后从字库中检索出该汉字的点阵信息,并通过显示驱动程序将这些信息送到显示卡的显示缓冲存储器中。
最后,显示器的控制器将点阵信息整屏顺次读出,使每一个二进制位与屏幕的一个点位相对应,从而将汉字字形显示在屏幕上。
汉字编码的多样性
目前广泛采用的汉字编码有GBK、UTF-8和UTF-16等。
这些编码方式在输入、保存、显示和打印汉字时有所不同,但计算机内部处理时最终都要转换成机内码。
区位码与国标码的转换
区位码是常用汉字和符号按照符号、特常用汉字、次常用汉字的顺序进行数字编码。
国标码是区位码的十六进制表示加上2020H。
机内码则是国标码加上8080H。
总结起来,计算机处理汉字码的过程包括输入码的转换、机内码的存储与处理、字形码的获取与显示,以及不同汉字编码方式之间的转换。这些步骤和转换确保了汉字信息在计算机内部能够高效、准确地被处理、存储和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