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上机课的教学方法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课前准备
教师需要提前对上机课进行周密的思考,包括上机题目、时间、地点、课时分配、上机次数等。
确保所需的计算机及相关外部设备正常运行,功能完好,适合学生上机实验。
选择合适的操作系统软件、语言环境、应用系统和辅助教学软件,并提前装入计算机内调试好。
与实验管理员提前联系,安排好上机实验的相关事项,避免出现漏洞和疏忽。
课堂组织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策划者和整个教学过程的导演,需要认真组织整个操作过程。
在上机操作前,强调本节课的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并在上机操作前后让学生完成上机作业。
重申上机课的目的和要求,指明实验要点和注意事项,对实验中的难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提示和说明。
对学生初次使用的应用软件或生疏命令,教师要进行演示和讲解。
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基础,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分层次进行教学。
人机互动:利用计算机的智能性和可操作性,设计人机互动环节,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安排上机实践,让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介绍计算机最新技术。
教学目标
明确教学目的,让学生明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够达到的效果,激发学生的成就感。
在设置实验目标时,必须明确告知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做到什么。
激发兴趣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寻找激发学生兴趣的切入点,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在课堂上增加自由发挥部分,如演示文稿的自由选择,让学生表现自我,增强学习动机。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大学计算机上机课的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