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系统热负荷的计算通常采用各系统累加法,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设备热负荷 (Q1):Q1 = P × η1 × η2 × η3 (KW)
P:机房内各种设备总功耗 (KW)
η1:同时使用系数
η2:利用系数
η3:负荷工作均匀系数
通常,η1、η2、η3的取值在0.6~0.8之间,考虑制冷量的冗余,通常取值为0.8。
机房照明热负荷
(Q2):
Q2 = C × S (KW)
C:根据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机房照度应大于2001x,其功耗约为20W/M2
S:机房面积。
建筑保护构造热负荷(Q3):
Q3 = K × S / 1000 (KW)
K:建筑保护构造热负荷系数(50W/m2机房面积)
S:机房面积。
人员的散热负荷(Q4):
Q4 = P × N / 1000 (KW)
P:机房内人员数量
N:人体发热量,轻体力工作人员热负荷显热与潜热之和,在室温为21℃和24℃时均为130W/人。
示例计算
假设机房内有10台服务器,每台服务器功耗为3kW,同时使用系数为0.8,利用系数为0.6,负荷工作均匀系数为0.7。机房面积为100平米,照度为2001x,照明功耗为20W/M2,建筑保护构造热负荷系数为50W/m2。
设备热负荷 Q1 = 10 × 3 × 0.8 × 0.6 × 0.7 = 10.08 KW Q2 = 20 × 100 = 2000 W = 2 KW Q3 = 50 × 100 / 1000 = 5 KW机房照明热负荷
建筑保护构造热负荷
人员的散热负荷
(假设有10名工作人员):
Q4 = 10 × 130 / 1000 = 1.3 KW
总热负荷
Q_total = Q1 + Q2 + Q3 + Q4 = 10.08 + 2 + 5 + 1.3 = 18.38 KW
通过以上计算,可以初步确定空调机制的制冷能力要求。实际应用中,可能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换气次数、室外温度等,并进行详细的热负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