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识别条形码的过程主要涉及以下步骤:
扫描
使用条形码扫描器(也称为条码扫描器或条码阅读器)捕捉条形码上的反射光信号。扫描器可以是光笔式、CCD(电荷耦合器件)或激光式等不同类型。
扫描器发出的光照射到条形码上,条形码上的“条”部分反射率低,“空”部分反射率高。反射光经过透镜聚焦和光栅隔离后,由光敏元件接收并转换成电信号。
光电转换与信号处理
光电转换器(如光电二极管)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这些电信号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与条形码上“条”和“空”的宽度和反射率有关。
得到的电信号通常很微弱,需要经过放大电路进行增强。放大后的电信号仍然是模拟信号,因此需要进一步通过整形电路将其转换成数字信号。
译码
译码器接收处理后的数字信号,并根据条形码的编码规则(如EAN-13、UPC等)将其转换成计算机可理解的数字或字符信息。
译码器通过测量电信号中0和1的数目及持续时间来确定条形码的条和空的数目、宽度以及码制。
数据处理与管理
计算机系统接收到译码后的数据,并在数据库中检索相关信息。最后,计算机将识别出的信息以用户友好的方式显示出来或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建议
确保条形码印刷质量高,符合规范,以便扫描器能够准确读取。
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扫描器和译码器,以提高识别速度和准确性。
在编程和系统集成时,确保正确处理扫描和译码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信号,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