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限空间作业安全要求是确保作业人员生命安全和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措施,综合多部门规范及最新标准,主要要求如下:
一、作业前准备
安全隔离与通风 - 对受限空间进行物理隔离,切断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等可能危及安全的通道。 - 保持空气流通,必要时采用强制通风或管道送风,严禁向受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
气体检测与监测
- 配置移动式气体检测报警仪,连续检测可燃气体、有毒气体及氧气浓度,每小时记录1次。 - 检测指标:氧气含量需控制在19.5%-21%(富氧环境≤23.5%),可燃气体≤0.5%(爆炸下限≥4%时)。 - 作业前30分钟内完成检测,检测结果合格后方可进入,超过30分钟需重新检测。
作业许可与培训
- 办理《受限空间安全作业证》,确保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 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包括风险识别、应急措施及个体防护装备使用,考核合格后方可作业。
二、作业中管理
个人防护与装备
- 作业人员需穿戴防毒面具、防护服、安全带等个体防护装备,动火作业时禁止进行涂刷、喷漆等可能产生有害物质的操作。 - 使用防爆灯具、工具,确保电气设备接地良好,防止触电事故。
安全操作规范
- 保持受限空间出入口畅通,设置明显警示标志,作业中断时采取隔离措施。 - 动火作业前需切断电源并挂牌警示,使用完毕后检查确认。
监护与应急管理
- 设立专责监护人,作业期间保持24小时通讯联络,监护人需佩戴明显标识并直视作业人员。 - 配备急救设备(如氧气瓶、担架),制定应急救援预案,明确联络电话及逃生路线。
三、作业后要求
清理与恢复
- 作业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移除工具、材料等遗物,确保空间恢复原状。 - 对受限空间进行置换或清洗,检测合格后方可关闭相关设备。
记录与档案
- 详细记录作业过程、气体检测数据及安全措施执行情况,归档备查。 - 定期维护气体检测设备、通风设施等安全器材,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四、其他注意事项
风险分级与专项方案: 根据受限空间危险等级制定专项作业方案,高危区域需增加监测频次。- 火源控制
以上要求综合了《安全生产法》《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等国家标准,生产经营单位需根据具体场景制定细化措施。